•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零水日

    零水日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英国 / 冰岛 / 中国大陆2020

    主演:切瓦特·埃加福 

    导演:凯文·辛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零水日 剧照 NO.1零水日 剧照 NO.2

    剧情介绍

    走遍全球四大洲,实时记录当下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本片是为了揭示人类行为和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以及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危机,记录那些因缺水而艰难生存的人们,他们是被遗忘的那部分。让大家能关注到这群人,关注到全球水危机。

     长篇影评

     1 ) 纪录片的意义,零水日告诉你

    纪录片的意义,就在于真实地记录下一切。小时候看《动物世界》偶尔觉得很残忍:科学家为什么都不去救下那些动物呢,他们那么小那么可怜。但是我现在意识到了,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规律的,你不能去改变,你只能去适应,这才是真实的自然。

    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看了零水日会说什么“哎呀非洲嘛,缺水很正常”“哎呀巴西嘛很穷的国家没关系”。但是我想,作为中国第一部关注全球化水资源问题的纪录片,目的真的不是说让你看看别人的苦难,然后感叹你自己的幸福。这个世界是一体化的,大家一荣俱荣的同时也是一损俱损的,比如片中提到的巴西亚马逊雨林,就像科学家所说,作为全球气候的“调节器”,雨林不只是属于一个国家的,而是属于整个世界的,所以为什么全世界都在抗议对雨林的过度破坏,这都是有原因的。

    另外南非开普敦的科学家也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水资源不仅仅是用于生活,我们依赖的现代发达科技、农业都离不开水资源,生活用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后续的发展需要开源,也更需要节流。

    “零水日”作为一个环保概念,我很赞同制片人网大为的few概念,这会让人一下子明白水的重要性。而这个片子所揭露的,因为day zero而带来的灾害也绝非危言耸听,是时候重视起来了。

     2 ) 其实,灭霸早已对人类打了响指

    当我得知中国首部关注全球水资源的英文纪录片《零水日》(Day Zero)获得2021年中美电视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之后,我立马把这部片找来补课了,毕竟我是个纪录片爱好者。

    刚看了几分钟就庆幸,幸好它得了奖,我才没有错过它。

    《零水日》的主创团队用三年时间,走访了巴西、南非、美国以及中国,展现了四地真实的水危机,光是这些辗转各地拍摄的地球风光,就每一帧都美的让我想截图。

    当然更触动我的,是它看待问题的角度。

    和之前很多讲述保护水资源重要性的纪录片所不同的是,《零水日》站在了一个更为全局化、也更为“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零水日》的开头,是全球各地的人们在欢庆2020年的跨年夜,纽约、巴黎、伦等地球上的超级大都市里,人头攒动,万人空巷,当然,没有人戴口罩,虽然当时新冠病毒已经带走了它的第一批受害者。

    很快,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就改变了一切,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全球化的进程。

    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是迫在眉睫的,而《零水日》要告诉我们的是,人类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回到过去的好时光,需要操心的远不止这一个问题。

    比如水资源难以良性循环的问题,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影响注定更为深远,毕竟,水是万物之源。

    但是,水资源缺乏的问题目前是区域性、逐渐发生的,不像新冠这样突如其来地席卷了全球,所以很多生活在水还够用的地区的人们,自然会带有一种“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乐观,或者说怠惰心态去看待这个看似还很遥远的问题。

    然而,《零水日》告诉我们,距离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零水日,已经不远了。

    所谓“零水日”,指的就是水用完的那一天,这个很多人以为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不会到来的日子,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很多人们生活的日常。

    墨西哥、巴西、南非的许多城市,缺水已经引发了人们的武装冲突和地区之间的纷争。

    记住这几个国家的名字,一会儿要考的。

    南非开普敦的零水日,是2018年4月21日。

    被称为世界蜜月之都的开普敦以前并不是这样的,它拥有着美得让人惊叹的白色沙滩和成片的葡萄园。

    在四年之前,瓦特斯克鲁夫大坝完全可以满足开普敦的城市用水量。

    而四年后,它变成了这样:

    因为开普敦已经三年多没有过有效降雨,过去郁郁葱葱的葡萄园,如今已成旱地千里。

    瓦特斯克鲁夫大坝因此成为了水危机的标志,它就是人类需要面临的未来。

    过去我们的环保观念往往是强调我们人类为了子孙后代有资源可用一定要保护地球,如果我们持续破坏和浪费资源,地球就要被人类的贪婪所毁灭之类的云云,虽然说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只有人类才能保护地球不被毁灭”的态度,无疑还是透露着优越感,或者说傲慢。

    近年来,地球已经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方式嘲笑人类的傲慢。

    比如突如其来的新冠,比如一次又一次突破气象记录的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造成的飓风、寒潮、洪水等灾害频发,还有长期干旱导致去年澳大利亚、美国多地的大面积山火,以及上面提到的南非的零水日。

    而极端天气的发生,与原本可持续可循环的水资源出现问题息息相关。

    本来,水资源是一套循环的非常健康的体系,就算到了现在,地球上的淡水总量也一直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绝大部分的淡水资源藏在冰川和冰盖之中,人类无法取用,在人类可以使用的淡水资源里,因为人类生产生活的过度使用和污染,目前的淡水资源,已经无法可持续地循环下去了。

    1968年,当阿波罗号从月球上第一次看向地球的时候,地球上有35亿人口,只有纽约和东京两个人口超过千万的超级大都市,而现在地球人口已经超过了75亿,人口过千万的超级大都市有三十多个。

    可能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北京曾经是北方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

    而现在,北京的用水需求量,早已远远超出了它所能负荷和供给的量。

    那些本应该进入江河湖海和土壤里进行再循环的水,都进入了城市的污水管网等设施中,导致水资源的循环变得困难而缓慢,而那些排入江河湖海里的水,也有大部分被污染了。

    水危机和新冠病毒一样,都像是灭霸打的响指,它没有直接消灭地球上的一半人类,但我们都心知肚明,一旦人类不能妥善地处理好这些危机,那么人类将非常有可能因此失去一半,甚至更多的人口。

    地球充分地向傲慢的人类证明,它并不需要人类的幡然醒悟才能被拯救,它拥有强大的自我保护机制,一旦被触发,自诩拥有先进科技的人类目前也无法与之抗衡,就像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一样。

    最可笑的是,我们是我们自己的灭霸,我们一手导演了自己的末日,我们甚至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找个反派Boss去怪罪一下。

    只能怪自己。

    归根结底,是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索取,导致了零水日的产生。

    从上个世纪开始,人类的物质欲望因为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被一再放大,全球化的脚步使得人们可以买到全球任一地区生产的东西,人类对物质的欲望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时候全球化是个好词儿,而消费主义也是被鼓励的行为。

    于是,墨西哥和智利的农民花了更多的水去种植牛油果和车厘子好卖给欧美那些追求健康的人群,以赚取多一些的收入。

    你可能不知道,一个标准游泳池里的几十万升的水,只够4棵牛油果树一年产果所需的水量。而一棵牛油果树,要5到7年才能结果。

    中国每年从智利墨西哥进口超过3万多吨的牛油果,这大概是60多万棵树一年的产量,而欧美国家还要更多,可以想象,因为利益的驱动,嗜水如命的牛油果树已经基本喝干了墨西哥和智利的很多省份。

    而巴西的农民则冒着犯罪的风险去盗伐亚马孙雨林中的树木,只为了能有更多的耕地去养牛,巴西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牛养殖场,巴西牛肉在纽约、东京、巴黎等全球各大城市里被制成汉堡和牛排出售。

    而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等以畜牧业为主的州,早在百年前就已经上演过因为过度放牧而将高原变成沙漠的“人类奇迹”。

    除了农业,工业生产也在大量消耗水资源。

    京津冀地区缺水的状态,就是过去几十年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导致的。

    可以说,现代社会中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和采矿一样,属于一种资源掠夺的行为,当发达国家消耗完本地的水资源之后,又将需要大量消耗水资源的生产活动转移到了第三世界国家。

    《零水日》的项目发起人、执行制片人是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长年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他深刻感受到了水危机的迫近,所以萌生了制作此片的念头。

    “2017年,我的家乡遭遇了严重的山火,五六十人因此丧生。山火就发生在旧金山向北一小时车程的地方,浓烟蔓延到了城市,那是加州北部第一次发生山火。但自那之后,加州每年都会发生山火,而且火势越来越大,次数也越来越多。到了2021年,当地的媒体说加州正处于历史上最干旱的时期。”

    山火、干旱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经济。

    网大为介绍,由于每年夏天的森林火险等级极高,硅谷的电网公司经常临时切断供电,“硅谷时常刮大风,输电线路都是架在空中的,电缆随时可能被吹落,触到非常干燥的植物就可能引发火灾……”而这一切的始源就是干旱。

    实际上这也是水危机迫近,人类却感知并不明显的原因。

    在“零水日”真正到来之前,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并不是生活用水的紧缺,而是水危机导致的工业停滞造成群体失业、农业减产造成的粮食产量收缩。而当相关物资变得不充分时,阶层矛盾将因此加剧,甚至引发战争。

    网大为因此成为了Few概念的倡导者。

    所谓Few就是让更多人意识到地球面临的挑战,共同在“FEW”( 食物Food,能源Energy,水Water)等领域做到更多,让 Few 变为 More,或许才有可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专家们一次又一次地警告,水危机比911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但是因为这种变化是缓慢发生的,以至于人类总是误以为,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改变,或者去浪费。

    直到灭霸,不对,是地球出手了。

    水资源危机和新冠的肆虐及一再变种,在客观上阻止了全球化的步伐。

    就像复联4里,因为灭霸打了响指,五年过去后,因为船变少了,水变得清澈了,哈德逊河里都有鲸鱼了。

    而新冠告诉我们,用不了五年,只要人类活动频率不那么高,那么野生动物的活动就会变得频繁起来。

    《零水日》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只要人类减少无止境的索取和无节制的欲望,地球是有时间自我净化和调节的,这是最理想的双赢的局面。

    人类的欲望,才是最需要战胜的灭霸。

     3 ) 不到2050,我们就会被困在“零水”的世界

    相比其他生态问题,水资源枯竭一直是不太被大众关注的,在一些人的认知中,地球上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一个令人惊骇的科学预测是,到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将不能保证每日的足量用水,水资源甚至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枯竭。

    前些天,看到了一条“南非政府10月以来大规模砍树”的新闻——为了清除那些“费水”的外来树木品种,南非的市政部门开启了一场将要耗时30年的砍树行动。这些外来树每年耗费高达550亿升水,而水在开普敦则是“液体黄金”。

    据《自然》杂志记载,开普敦的水资源危机已经持续7年之久。随着水资源危机愈演愈烈,开普敦于2018年提出了“零水日”的可怕概念——城市里的水被用完,即被称为“零水日”。城市实行了中断供水,每个人每天都要排队才能领到水。

    纪录片《零水日》里南非的“零水日”状况

    历时三年拍摄的纪录片《零水日》,用全景式的全球视野,为我们揭示出了目前全球“水危机”问题的背后原因。

    本片发行于法国戛纳国际电视节,由凯文·西姆执导。它是国内首部关注全球水资源的英文纪录片,近期还获得了2021年中美电视节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项目发起人、执行制片网大为,是腾讯首席探索官,“FEW”概念的倡导者,希望以此片让更多人意识到地球面临的挑战。

    《零水日》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地下水污染、中国北京的“供水危机”和“南水北调”、南非开普敦的“水资源阶层化”、美国中西部产业化畜牧业的过度消耗、巴西的“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遭遇非法砍伐等多个视角,打开了这个问题。看完之后,相信每个观众都会对水资源的现状产生更深的认识。

    在美国的阿波罗计划登月时,地球上的人口只有35亿人。如今,世界人口已经翻倍。人口急剧增长与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人均水资源的急剧下降。

    而这个问题,放在北京这座城市里更是被扩大化了。1949年,北京只有两百万人,几十年过去,人口迅速增长了十倍。

    人口增长不仅仅增加了人们日常用水的消耗,还加大了对于粮食的需求,促使更多农耕与畜牧业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为了保障民生用水和生态平衡,长达50年的“南水北调”工程才应运而生。

    相比之下,南非开普敦地区的缺水则是灾难性的。“零水日”给住在市区里的中产阶层与富人阶层以猛击。纪录片跟踪拍摄了一对老年夫妻,他们住在漂亮舒适的独栋别墅中,却过着看似惬意实则痛苦的生活——没有“用水自由”。每天,他们都要提上塑料水桶在供水点和家“两点一线”地奔波,“一直像骆驼一样搬运水”。

    更显残酷的是,影片还跟踪拍摄了他们的女佣,对于她这一阶层的人而言,水资源的分配是极度不公平的。

    富人们每天的搬水用水是相对“体面”的,而在女佣家所处的棚户区,多年如一日地缺乏水资源。他们的水管里出来的,常常是泛着绿泡、不干净的水。这些喝了也许会让人生病的水,如果不和街坊邻居们争抢,就会“一滴水都取不到”。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多达一百万人因为不卫生的饮用水问题而死亡。这就是这片大地上赤裸裸的现实。

    纪录片《零水日》里南非的“水资源不平等”状况

    在探讨完南非的水资源阶层化、不平等的现状之后,纪录片的镜头又转向了美国的大型农场。

    水是这里现代畜牧养殖业和农耕业的源泉。二战之后,美国人发明并采用了高科技的灌溉技术。这一切都依赖于从美国的地下蓄水层中提取水,如果合理使用,蓄水层里的水确实可以“用之不竭”。然而,他们提取的速度远远快于补充水的速度。

    也许你想象不到,养育一头牛或猪,从出生到将它们的肉端上餐桌,会耗掉多少水资源。我们吃的一个简单的汉堡,背后需要用到2200升水。一块牛排,差不多要消耗3785升水。

    相比人在食物上消耗的水,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反而显得没那么多了。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长到90亿,而肉类产量也将会成倍的增长,其背后水的消耗量更是难以估计的数字。

    与美国的过度消耗遥相呼应的,是巴西的“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遭遇非法砍伐。

    在亚马逊雨林中,每4100棵树,每天向大气输送的水就能达到1000升。在树的顶端流动的水汽,实际上比亚马逊河流里流动的水还要多。

    但这一切却遭受到了资本家的威胁,他们逐渐将亚马逊的森林变成养殖场和大豆种植地。

    自巴西新政府上台以来,雨林损毁的速度加快,五分之一的林地遭遇流失,而养殖业却在愈发兴盛。如今,巴西的大城市开始为森林砍伐付出代价,里约和圣保罗等地区的降雨量普遍都在减少。

    纪录片中呈现出了几个地区的水资源情况,是四块“时空切片”,它们构成的是全球水危机的缩影。

    根据联合国人居署公布的数据,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正居住在严重缺水地区,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到四分之一,日常的生活用水将难以被保障。

    “零水日”的可怕境况,不只是发生在南非,在几十年后的未来,也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就像纪录片中所陈述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局部问题,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应该过上一种节约资源、不浪费水的生活。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涉及到我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水是大自然与人类对话的方式,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开始倾听的时候了。”

    《零水日》为观众提供了认识水资源现状的窗口,以强有力的影像创作方式,提出了创作团队的诉求和观点:唤醒大众保护水资源的生态意识,也旨在唤醒我们逐步成为日常生活中生态保护的践行者。

     4 ) 不要让习惯伤害大自然了

    看纪录片看哭了是一种什么体验?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用习惯了的现代科技会对大自然造成如此大的伤害,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在自己吃的肉背后,畜牧养殖会消耗如此惊人的水量。更没有想到,零水日并不是一句空谈,day zero这件事已经在南非开普敦存在很多年了。南非开普敦发生的一切,让我看完先暂停去搜了一下,发现近期一直有40%左右的降雨。不知道为什么,我真的好开心,可能是纪录片里面大家在雨水里面的欢呼太让我心疼了吧。习惯了水龙头里面一直有水,习惯了想喝水就能喝到饱,再看纪录片里面几万人的小镇只有21个水龙头,水龙头也只有一点点水,每天还要限时供应,人们再努力也只能适应这一切,这才是最可悲的。但怎么办呢,自己糟蹋的自然,付出的代价就需要一代代人偿还。之前看《地球日》,伊丽莎白女王说要记住地球不只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还有我们的后代。看看南美的巴西亚马逊雨林,就是在警示我们啊!为了一时的利益发展,大量砍伐破坏雨林,让雨林以每分钟两个足球场的速度消失,现在的缺水就是一个自作自受的后果!同时我看到了发起人网大为聊到他的家乡美国加州,因为干旱和大风导致的每年越来越严重的森林大火,烧毁的不仅是树木,还有里面的小动物。自然和地球不仅是属于人类的,也是属于这些动物的啊。珍惜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从现在就开始吧,别等了。

     5 ) 看纪录片不是为了让你焦虑,而是让你珍惜

    我很不喜欢每次这种环保自然纪录片出来之后就有人说什么制造焦虑,生活得好好的没觉得有问题啊,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者思想。

    在联合国公布的报告中,现在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是处于严重缺水的状态,他们可以是影片制片人网大为口中的few,而我们这幸运的五分之四是more,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去重视这件事。

    像很多人所说,生活用水没问题啊,喝的水也很多啊。但是南非开普敦大雨之后的专家说出来了问题所在,零水日到来最先出现的问题是集体失业和农业减产导致的工业停滞,这样会让物资的分配不再平等,而后人们会为了争夺水资源发动斗争。这不同于别的斗争,水是生命之源,这是关乎生命的斗争。Few是指Food食物、Energy能量和Water水,而前两者是有可替代性的,没有了猪可以吃牛,没有了煤矿还有太阳能,但是水不同。人体的构造告诉我们,失去水和失去食物,那肯定是失去水更可怕。中国工程院的王浩也说过“这三种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水,水是关键的纽带,没有水就没有生物,就没有生态系统,没有生产能源和粮食的基本物质条件,水是不可替代的。”

    纪录片也为我们完整展现了,在失去淡水资源之后,人们不能说一落千丈但确实也岌岌可危的生活。

    居安思危的概念应该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纪录片也是为了警示,危机的靠近。

     6 ) 只有缺水了才知道水的珍贵,看零水日有感

    我曾经去到过中国的西部支教,如今看完这个影片感触颇多,很多人觉得缺水是欠发达的意思,其实完全不是。当时我支教所在的地方每个人的水是有限的,虽然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管,但是每天能用的量可能就两壶水,要节省着用才行。很多人说开源节流,但是现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只做到了开源,离节流还有很大的距离。 南非开普敦的居民们,可能他们以前也没有想过自己有靠天吃饭的时候吧,“三年大旱”感觉是以前电视剧里面会出现的、抱怨当地的问题的一个代名词,但是当这一切真实发生在生活中的时候就真的很触目惊心了。21个水龙头,一天一个小时的供水时长,要够一个镇的居民使用,想想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吧,当时大旱的开普敦真的在经历这些事情,并且有了day zero(零水日)这个词。我希望这个词在未来我们的努力下不要再出现在任何一个国家了,这是人的基本人权啊。 看到美国西部的畜牧业用水量之大我也感到惊奇,可能现在的科技发达程度只是达到了解放人力,但是远远不够保护大自然的地步,我们需要研发出更好更高端的科学养殖。 看完这部影片我在想,水作为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到底为什么会因为免费,就让那么多人忽略了它的珍贵程度和重要性呢?要知道世界上那么多的水,但是可供我们使用的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这些不仅要支撑我们的生活,还有我们的生产和工业,人类啊醒醒!快珍惜起来吧!!!

     7 )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南非,开普敦。

    这是位于南非开普敦最大的水库,瓦特斯克鲁夫大坝,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嬉戏放松,享受生活。

    这座水库为开普敦持续提供了40年的供水,谁也没有想到,她会变成下图的样子。

    这是上图三年后,瓦特斯克鲁夫大坝的样子。

    三年时间,南非没有下一滴雨,水库无法得到补充最终枯竭,开普敦作为南非的立法首都迎来了长达90天的“零水日”,几乎成为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城市。

    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开普敦的遭遇有可能是其他城市的未来。

    这是1968年的平安夜,阿波罗飞船上的宇航员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拍摄的地球照片。蔚蓝的美丽星球。

    自从有人类起,地球就承担着一个无私奉献的角色,她为人类提供着生存所必须的一切,水、空气、资源等等,并且从不要求回报,人类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逐渐进化、发展。古代社会,人类的需求要远低于地球的供给,地球得以充分地对资源进行循环再生,但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化和人口爆炸,随之带来的是人类与地球间供需关系的天平开始倾斜,当人类的需求不断增大,直到打破供需关系的平衡点时,地球的自循环供给便开始出现了问题。

    而南非的“零水日”只是这一问题的其中一个具象化表现。

    水生态被打破了。人口数量正在超越地球的供水量。

    在20世纪60年代,地球上只有纽约和东京两座城市人口超过千万,而现在,这个数字是30+,并且其中的大多数都要大过纽约。城市化的加剧激增了人类对于水的需求,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正在逐渐破坏水的生态,湖泊萎缩、河道断流,资源问题最终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从稳定走向崩坏。

    《零水日》的主创团队用三年时间,走访了巴西、南非、美国以及中国,展现了四地真实的水危机。你能想象吗?“世界蜜月之都”开普敦在过去三年几乎没有落下一滴雨,“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因非法砍伐而遭遇严重的水土流失。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了年初看到的一则新闻《中国南方旱情致47万人饮水困难》,由于南方部分地区降雨持续偏少,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造成了持续干旱,就连个别城市的正常供水都受到了影响。而在中国的西北地区,缺水始终是一个难题。连绵的沙漠带不来降水,全球变暖的问题让冰川总量不断减少,而冰川融化水又恰好是西北地区的主要水资源,一切都让西北的缺水问题雪上加霜。

    不知道在你的生活里是不是有过这样的行为:

    早晨起床,打开水龙头洗漱,一面刷牙,一面任凭水龙头里的水哗哗地流。

    在公共卫生间洗手,想着后面肯定还有人用,便在洗完手后懒得关上水龙头。

    买了一杯奶茶,难喝踩雷,于是随手丢进了垃圾桶。

    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就连我自己都时常忽略节约用水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生活在城市,有保障供给的水资源,从不曾面临缺水问题,在我们的意识里,水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我们根本不会去细想,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的某个区域,是不是有人连喝水都成了难题。

    《零水日》像是一记警钟,叫醒了沉睡的我们。

    我忽然明白了,为何在我年幼时,爷爷奶奶会将洗菜水和淘米水用来浇花,卫生间总有一只大塑料桶,积攒着漂洗完衣服的剩水,用来冲马桶。他们曾经历过缺水的苦,所以更明白水资源的珍贵。

    我曾经在一本名叫《重构地球:AI FOR FEW》的书中,看到过“FEW”这样一个概念:即食物Food,能源Energy,水Water。它们是生命在地球上得以诞生、延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有一天,这些资源面临极度匮乏的境地,我们只有让 Few 变为 More,才能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而技术发展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路径。

    想要拯救地球,就必须让资源能可持续地被利用。

    撰写这本书的人,名为“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他是腾讯的首席探索官,也是中国首部关注全球水资源的英文纪录片《零水日》的项目发起人、执行制片人。

    《零水日》首播那天,恰好是4月22日——第52个世界地球日,全球四大洲十余个国家的人们都在这一天看到了这部纪录片,也看到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这部纪录片获得了2021年中美电视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

    我一直很喜欢看纪录片,曾经是BBC纪录片的爱好者,我看BBC用镜头记录着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记录自然王国里丰富而鲜活的生命,觉得这颗蓝色星球真好。

    那时我没有想到,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看到一部由腾讯拍摄并制作的纪录片,告诉全世界这颗蓝色的星球正面临着史上最大的危机。

    《零水日》没有沉浸在地球往日的美丽之中,而是清醒冷静地让我们面对现实,若想让这美丽得以延续,就必须立刻付出行动。它让我们跳出享受的乐土,开始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回顾历史,人类的每一次进步,也都是从思考开始的。这便是它的意义非凡之处。

    愿这次思考,能守护好我们的蓝色星球。

     8 ) 那些被忽视的危机正在靠近我们的生活

    水是我们每天都在喝的,我们身体里水占了百分之70左右,因为拥有量很大,所以我们常常忽略它的重要性,也很难感知到,水资源的危机已经悄然来临。至少我在看零水日之前,我一直觉得缺水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曾经是因为工业不发达挖井困难取水困难才会出现的情况,现在不应该家家户户通自来水吗?但是看到专家说可供使用的水资源已经很少了,甚至已经造成工业停滞从而导致群体失业、粮食减产,甚至有的地方因为缺水,获得水资源已经成为阶级地位的象征了,我被震撼到了,原来不仅仅是疫情,地球和大自然给我们的更大考验还在后面。以前觉得雨林嘛,树木是可以砍了再长出来的,但是听到专家说这是不可能的,以后那会变成一片草原,失去了雨林对气候的调节继而会危及全世界;又看到因为巴西人口剧增,但是难以负担所以不断破坏雨林来拆东墙补西墙内心是愤怒的。白天还美滋滋地吃着牛排,看完这个影片才知道,畜牧业的耗水竟然比一个大城市还多,而且处理粪便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原来我们,给地球带来了这么大的负担吗?片中采访了很多专家学者,对于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他们也有不同的想法和方案,不过归根到底最一致的就是水资源的危机是迫在眉睫的了,没有水就会没有一切,就如制片人网大为的few概念一样,没有w(ater)的few是没有办法使用的词语,喜欢这样的纪录片,因为它会真实揭露我们的生存危机。

     短评

    地球大概真的不需要这么多人

    2分钟前
    • Gardens
    • 推荐

    指望人类干点有指望的事儿,没指望的。

    6分钟前
    • 两次晕倒在厕所
    • 推荐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传了电影封面hhh,打卡豆瓣电影第一个“看过”✨

    7分钟前
    • 錦鯉獸
    • 力荐

    深刻的看完了 我丁克 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8分钟前
    • 立派乌龙茶饮者
    • 力荐

    在地球日看这类纪录片,其实挺有看恐怖片的感觉。就是你从小就知道水资源短缺,但很少会任由这种惨烈状况非常直观地怼到面前,告诉你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会出现零水日,何况在许多被政经隔绝在边缘的地区。身在北京,头一次意识到此地现状比想象中堪忧得多,哪怕历时半世纪的南水北调工程带来一定缓和。说到底,还是悲观地觉得这不是个能够起死回生的事体,毕竟人类作为整体,大家都知道本性与习性会是怎样。但当然,能有人在不遗余力地呼喊,唤醒,终归是公益好事,就当是聚沙成塔。所以这部并不尽善尽美的纪录片,意义能够大于影像与叙述。三星半。

    12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上善若水

    16分钟前
    • 牛角坑
    • 力荐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说过,未来世界将为水资源而战。我真心敬佩那些致力环保的科学家,可是讽刺的是,所谓的那些环保斗士,嘴上都是环保,心里想的都是生意。干嘛要放上那个格雷塔通贝里呀,一个丑人多作怪的双标怪,而且她的脑子的确有病,不是被诊断出了好几种精神疾病吗?如果环保指望这种人,那环保还是去死吧!

    21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推荐

    杯水车薪闻联播

    24分钟前
    • [未注销]
    • 较差

    我生在北方一小城,小时候家里就经常停水,家家户户都有小水缸用于蓄水,所以水资源的珍贵和节约用水早就刻进我骨子里。我现在生活在一个看似不缺水的地方,看到很多人不节制的浪费水,不懂得复用水资源,真的心疼。地球母亲大不了再来个生物大灭绝进行一次整顿,人类最终会把自己害死。

    27分钟前
    • Jerry
    • 力荐

    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31分钟前
    • 土卫六
    • 力荐

    It's too late. It's just the beginning我是名考古学家我有古生物学 考古学人类行为学和医学博士学位全部都是牛津大学学位我们岁就以全班第一名毕亚但这不代表我的全部这只是我的学位这就是其中的区别先生差异就是证明~你是否觉得科学永远无法给我们可信的答案我们死后会怎样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不是唯一的智慧生物我相信有个地方可以解答所有问题我相信我知道那个地方 请帮我去那个地方只需占用您十分钟让我给您展示我的研究成果若您能信任我 维兰德先生人类以后将不再孤独如果您不回应 我完全理解

    35分钟前
    • 张星翰
    • 力荐

    未来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概就是因为水资源的争夺。在生存面前,民族、国家、贸易、信仰等等都是不足为道的。

    38分钟前
    • 不语
    • 力荐

    结束语很好,“水是大自然与人类对话的方式,我们已经到了该倾听的时候。”不到成为缺水的受害者,永远不会意识到个体所犯下的小微的罪,尤其是浪费,不仅是将水视为经济上可以负担的东西而浪费水,更是浪费食物,像《失控的农业》一书中所说,农业产业化鼓励现代人的暴饮暴食,却意识不到出产牛肉的牧场和出产大豆的大豆种植地会对地下淡水层储量造成多大的消耗。片中提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其实不算个好例子,依旧是服务于大都市,解决的是民生而不算是生态问题,反而掩盖了长达数十年的大工程是不是可能对水路沿线的生态植被造成破坏,这种破坏更像是服务于富人并依赖于土地的穷人阶层不得不作的牺牲。另外,钢产量与淡水消耗的直接联系,令人不得不寻思各座城市的烂尾楼和“鬼城”跟为节水站台的官方立场构成了“知行不合一”的何其之大的讽刺。

    39分钟前
    • 茂树
    • 力荐

    疫情终于向全人类敲响了警钟。末日离我们很近,非常近。

    43分钟前
    • 小红帽
    • 推荐

    老生常谈…畜牧业废水,排放又多,长期利好植物基食品?…

    45分钟前
    • 大炎
    • 还行

    对节约用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包括节约粮食,水是大自然与人类对话的媒介

    46分钟前
    • 大头叮当
    • 力荐

    看了很多纪录片以后。慢慢地改变了很多生活习惯。拧紧水龙头,关掉不需要的开关,尽量少用空调,不要浪费粮食,爱护树木花草。

    50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近些年很少看到倡议百姓节约用水,毕竟大头在农业和工业。背后其实是个悖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不可能减少用水。发达国家已经习惯了大手大脚,并且仍然很傲慢。类似的纪录片看得太多了,人类不会有什么变化的。丁仲礼院士说得很对:这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不是拯救地球的问题,地球不需要拯救。

    54分钟前
    • 最爱夏天利物浦
    • 还行

    71.01

    59分钟前
    • 豆友66
    • 还行

    地球的问题真是越来越多了,而每一个都有可能要了人类的命

    1小时前
    • Thor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